東營區分公司牢固樹立意識形態領域陣地思想,始終堅持廣電網絡是黨網的政治屬性,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導向,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在網絡功能更加完善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民生事業,并在文化惠民、社會綜合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做了有益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鄉村振興重大戰略方面彰顯出強大的優勢和魅力,具有其他網絡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造有線電視戶戶通升級版
2012年9月,東營區開始實施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歷時近2年時間,共架設光纜干線300余千米,安裝村內光機400余臺,鄉鎮農網改造全部完成。2012年底,在全區范圍內啟動數字化整轉工作,并被列為2013年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2014年底,東營區有線電視傳輸、收看全面實現高清數字化,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但近年來,面臨運營商市場嚴重沖擊、山寨OTT機頂盒亂象叢生的環境,有線電視用戶流失嚴重,有線電視作為黨委政府宣傳喉舌的作用被削弱。尤其是有些村莊一直以來使用的是油田有線電視信號,看不到地方頻道(尤其是縣區頻道)。最近兩年,由于油田信號維修維護不及時,服務不到位,致使很多村民就徹底選擇了網絡電視。
面臨嚴峻形勢,東營區分公司積極應對,找思路、想對策。黃河路街道耿井村一直使用的是油田電視信號,油田服務不及時,造成大部分用戶使用網絡盒子,看不到地方頻道。東營區分公司積極與村居展開對接,公司一把手親自掛帥,到村里了解情況,向村書記介紹政策,宣講有線電視作為傳遞黨委政府聲音的主陣地、主渠道,有線電視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繁榮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意義非常重大。經過多次對接,最終達成由村集體統一為全村老百姓購買有線電視收視服務的合作框架協議。截止7月底,耿井一期、二期共完成入戶安裝550戶,全部完成預計總共發展700多有線電視用戶。東營區分公司堅持與其他部分村居進行積極對接中,力爭年底完成這些村居由油田信號向東營有線電視信號的整體轉換,努力打造有線電視戶戶通升級版。
打通數字文化廣場“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2015年起,東營區在山東率先實施并創新推進數字文化廣場建設。項目主要內容是在文化廣場上實施免費wifi覆蓋,提供手機上網服務,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文化館(站)對文化廣場的“1對N”遠程同步輔導培訓。東營區分公司作為主要建設單位,參與建設了數字文化廣場無線wifi覆蓋項目,并搭建完成文化廣場遠程教學環境。在此基礎上,公司又進一步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廣場教學通過智慧社區向用戶家中延伸。
東營區數字文化廣場建設項目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得到了國家公共文化部專家及高校學者的充分認可,為政府購買類似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現已成為創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典型范例。東營區數字文化廣場已完成135處,絕大部分分布在鄉村,其中建有大屏幕的視頻數字文化廣場有60處,這些廣場在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文化廣場的落成,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建設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建設雪亮工程“六位一體”綜治模式
自2017年以來,東營區分公司積極參與全區“雪亮工程”項目建設,截止2018年7月初,“雪亮工程”監控在各鎮街道完成全覆蓋建設,由我公司參與建設的項目均已交付使用,東營區成為全市率先完成“雪亮”全覆蓋的縣區。
按照東營區“雪亮工程”建設模式,公司努力打造視頻監控、手機APP、巡防隊伍、電子巡更、一鍵報警、應急廣播“六位一體”的新型模式。各級綜治部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大力推進綜治中心建設,加快融合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打造數字化、網格化、運轉高效、反應快速的城鄉一體化視頻監控網絡。
為了更好保障使用效果,提升山東有線參與“雪亮工程”項目建設的口碑效應,公司努力整合現有資源,并將“雪亮工程”提檔升級作為下一階段重點工作目標。加快完善縣鄉環網建設,充分保障線路安全、穩定傳輸。加強專業人員配備,并通過不斷培訓提升運維人員業務能力。充分借助技術創新手段,加強技術運維輔助能力。進一步擴容升級“雪亮工程”監控平臺,保障平臺運行穩定性,豐富平臺功能,實現與各類平臺的平滑對接,進一步提升平臺整體安全等級。
落實有線電視扶貧實現“看電視”一個不能少
為貫徹省市區政府“有線電視扶貧”工作相關要求,公司積極與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財政局對接,落實相關政策,明確用戶范圍,并對用戶情況展開全面摸底統計,迅速制定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多次召集分管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傳達上級要求,安排部署階段性工作。建立工作進度每日匯總和通報制度,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公司負責人擔任組長,班子成員掛靠相應工作片區,督促和協調扶貧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扶貧項目按時完成。
此次東營區范圍內共涉及有線電視扶貧895戶,分布在7個鄉鎮,大約160個村,扶貧面廣,任務重,公司專門抽調精干力量靠在一線,確保8月底全部完成,9月份進入全面驗收階段。東營區分公司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上,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確保高質量完成黨委政府交給的扶貧任務。
開拓“智慧社區”覆蓋新領域
2015年,按照省、市公司大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通知要求,東營區抓住牛莊鎮農民小城鎮建設有利時機,積極與鎮政府對接,最終達成一致——建設“智慧陳莊”,政府承擔ONU、智慧平臺建設經費,每年再給予每戶60元補貼政策。“智慧陳莊”成為全市第一個智慧社區,牛莊鎮又陸續推廣建設“智慧東龐”“智慧西范”,智慧社區覆蓋面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受益群眾越來越多。
2017年,公司與勝園街道合作,在全街道2000多戶范圍內建設“智慧高新區”,項目已圓滿收官,“智慧高新區”成為全市第一個鎮級層面的智慧鄉鎮。
2018年,東營區分公司緊緊抓住“雪亮工程”入戶,結合智慧社區創建工作,積極開展與村居對接和磋商。5月份開始實施“智慧耿井”建設,現已完成550戶,項目實施完成后,預計全村700余戶將進行廣電網絡雙向改造,實現“智慧耿井”入戶,用戶在家中即可實現瀏覽本村的通知公告、新聞動態、雪亮監控、健康小屋和互動點播等功能。“智慧耿井”的建成,已經吸引了不少觀摩團慕名而來,學習經驗做法。耿井現已經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典范,“智慧耿井”模式為鄉村振興數字化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加強黨建可視化系統可操作性
2016年12月,東營分公司成功中標“東營黨建可視化管理服務系統項目”,實現了公司業務轉型發展的重大突破。東營黨建可視化系統,后被確定為“燈塔·黨建在線”東營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平臺建設包括1個市級主平臺和2000個左右的終端站點,設置縣區站點5個,鄉鎮(街道)站點40個,管區站點121個,村(社區)站點1840個。
廣電網絡公司為黨建可視化平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服務支撐,使黨建可視化信息平臺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有效解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標準不夠高、層次參差不齊、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有效解決了農村干部坐班值班情況監督管理不到位、群眾辦事找不到人的問題,有效解決了農村黨組織生活開展不經常、不規范、不嚴謹的問題,成功對接省“燈塔·黨建在線”平臺,有效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對鞏固夯實基層黨建根基、管理服務黨組織黨員、激發基層黨建活力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結語
廣電網絡政治屬性強,具有覆蓋面廣、用戶群體大、內容豐富等優勢,特別是在鄉村振興領域,促進了黨的聲音和當地政策的傳播,有效推進了黨的建設、社會穩定、陣地占領工作,通過文化扶貧和技術推廣,提高了精準扶貧水平。東營廣電網絡多點發力,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積累了寶貴經驗,廣電網絡愿為黨委政府積極建言獻策,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